【中美貿易戰】「習特會」後 中美談判將遭遇這些困難

經濟脈搏

發布時間: 2019/07/10 07:30

最後更新: 2019/07/10 10:03

分享:

分享:

《華爾街日報》引述美國官員說,包括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(Robert Lighthizer)在內的中美高級官員將於本周通話,若通話成功或促成面對面會談,地點或在北京。不過,向華府提供諮詢的學者史劍道(Derek Scissors)認為,「習特會」的承諾只為限制衝突,而非解決衝突。

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G20「習特會」上同意正式恢復會談,但關注談判進程的人士指出,兩個月前阻礙談判的問題依然存在,包括美國要求中國購買更多美國農產品和工業品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,以及中國堅持要求美國取消對價值2,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。

前白宮首席戰略顧問班農(Steve Bannon)表示,特朗普正承受壓力,需要達成一項讓中國經濟實現結構性改革的協議,但北京方面好像越來越抗拒這樣的協議,「現實情形是,這會相當困難。特朗普必須讓三方面滿意——華爾街、企業和選民。這個要求很高,但必須做到。」

向華府提供諮詢的學者史劍道(Derek Scissors)認為,「習特會」的承諾只為限制衝突,而非解決衝突

另一方面,雖然特朗普在「習特會」後表示中國很快將買入大量食品和農產品,但一名知情人士卻表示,習近平在與特朗普會面期間沒作此承諾。另一名知情人士則稱,中國願致力於買美國商品,以作為貿易協議的一部分,但協議要有平衡性,雙方都要讓步。

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估計,兩國領導人或達成一項原則性協議,不過中國的採購如何繼續要看接下來具體的談判。他認為,在購買農產品方面,中國有很好的意願,但需建立在結束貿易衝突的基礎上。

中國學者:買農產品需建立在結束衝突的基礎上

事實上,北京方面曾表示,美國對中國購買美國商品的要求需要合理。中方官員稱,這意味着他們必須以中國國內需求為基礎,而非要求中國將目前從其他國家進行的採購轉移到美國。然而,特朗普卻保持對華強硬態度,包括強調「關稅很有用」,美國要在貿易協議中佔上風等,可見其態度難滿足中國的要求。

因此,美國全國商會國際事務負責人薄邁倫(Myron Brilliant)認為,中美雙方都需要考慮各自的政治環境,迅速達協議存障礙。向華府提供諮詢的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常駐學者史劍道(Derek Scissors)更表示,「習特會」的承諾只為限制衝突,而非解決衝突。

有關中美貿易戰的最新消息【按此即看】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
撰文 : 游昊雲 本報記者
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